谈起列宁格勒战役,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饥荒。在德军惨无人道的围城战中,列宁格勒因被德军炸毁了仓库区而陷入到了可怕的饥荒之中。在当时如何保证列宁格勒军民的口粮就成为了巨大的问题。相信所有人都知道“125克黑面包”的故事,它说的是在列宁格勒战役时期苏军所采取的配给制度,它展现了列宁格勒军民的决心和勇气。然而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些黑面包的制作者,那是一群在战争中默默无闻的城市保卫者,他们就是守着面包却饿死在烤炉旁的面包师。
列宁格勒的饥荒主要原因是德军在9月8日开始对列宁格勒的巴达耶夫仓库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空袭,德军投掷了超过8000枚燃烧弹将储备有足够列宁格勒近三百万人使用一年的物资烧了个干干净净。这几乎立刻就让列宁格勒陷入了饥荒之中,列宁格勒作为一座大城市平日每天光粮食就要消耗2500吨,而德军一轮空袭就烧掉了列宁格勒的全部存粮,剩余的粮食至多只够全城食用半个月。
尽管苏联统帅部在获悉这一噩耗后就采取了许多措施为列宁格勒提供粮食,可无论是空运又或是水路运输都不成功,截至到11月15日拉多加湖冻结为止,列宁格勒仅仅收到了4.5万吨粮食和1.5万吨作战物资。就算后面拉多加湖的冰上公路被启用,运输队冒险用卡车运来物资,列宁格勒的粮食问题仍旧是紧张的,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42年底才算彻底解决。而在饥荒问题则是在战役开始之初就爆发了,如何为城内的近三百万军民提供粮食成了当务之急。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在了列宁格勒城内的两家国营面包厂和六家面包连锁店肩上,面包师们必须竭尽全力的保证黑面包的供应,如果他们失败则列宁格勒军民将有灭顶之灾。照片中的人是列宁格勒的面包师艾米莉亚·巴达耶娃,而她怀中的那些仿佛是砖头一样的东西就是列宁格勒军民赖以为生的面包。仅仅从照片上我们就能猜到这种黑面包绝不会好吃,可在战争时期这已经是面包师们能制作的最好的面包了。
这里需要讲述一个事实,那就是列宁格勒的黑面包其实很难提供营养与热量,这不光是因为每个人分配的量太少的原因,更有制作黑面包所用的原材料大多不提供营养与热量的原因。受限于面粉和黑麦粉等原材料的匮乏,面包师们不得不采用许多粮食代用品来保证面包的制作。这些原材料除去可食用的木屑之外,还包括墙粉、碳粉和棉絮,甚至是将贝壳等物磨碎成粉使用。
除此之外,巴达耶夫仓库遗址里那些因火灾已经碳化的粮食也必须利用起来,搜索队在仓库遗址中极力挖掘这些碳化物,它们过去可能是面粉、燕麦、大米、粟米、大麦,花生、大豆、黑麦等农作物,可现在它们都已经是难以下咽的焦炭。很遗憾,列宁格勒的面包师们必须把这些焦炭当作粮食磨碎了加到面包里去,仅有13名研究人员的瓦维洛夫植物研究所会帮助他们将这些焦炭进行无毒化处理,然后再把这些东西交给面包师们使用。
坦白说,这些东西已经失去了作为粮食的基本功能,无法为人提供任何的热量和营养,但这些东西还是要被添加到黑面包里去,因为这些东西尚且能为人提供饱腹感。是的,饱腹感,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来说这个词平平无奇,但在列宁格勒这却是一个必须设法保证的指标。面包师们加入的粮食代用品不可能保证人正常的身体需求,那至少面包师们要确保人们吃下面包后会产生足够的饱腹感,这样或许就能让更多人撑到饥荒结束了,至少也可以让这些人走得不那么痛苦。
诚然,这种面包肯定是不好吃的,可它能提供饱腹感就已经老天保佑了。安娜·尼古拉耶夫娜·戈罗霍娃在战后如此回忆道:“刚烤出来的面包很软,但它的味道非常的苦涩且难以下咽,但它仍可以使人们维持生命。”而为了保证面包能够不间断生产出来,面包师们也是拼尽全力的工作,面包师丹尼尔·伊万诺维奇在战时采访中曾表示,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他们每16至18小时换一次班,为了保证面团能够顺利发酵,他们用尽一切手段保证面盆的温度,最后他们只能蜷缩在面包炉前取暖,可就算如此艰苦他们也没有过哪怕一刻停产面包。
面包师们之所以如此卖力,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粮食和粮食代用品的来之不易,通过生命之路送过来的面粉有时候还沾染着鲜血,为了把粮食运进城里已经有太多人付出了生命,所以面包师们不愿让这些人的牺牲白费。在倒面粉的过程里面包师们会小心翼翼,确保每一克面粉都派上了用场而不是浪费掉。这些粮食来得如此不易,以至于不会有任何人舍得浪费一丁点粮食,而每多一点粮食能做成面包,那就可能让一个人多活一天。
而为了保障面包的正常供应,列宁格勒的面包师们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当时面包厂里工作的大多都是女性,因为男性面包师大多都去了前线,剩下的人必须一个人肩负起两个人,乃至是三个人的职责。在和平时期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是在爆发饥荒的战争时期?面包师们每人每天能获得的只有250克黑面包,这远不能满足正常人的生理需求,可这些勇敢的面包师还是坚持在了岗位上。
在如此高强度的劳作下,82名面包师死在了列宁格勒战役期间,其中大部分人死在了最艰难的1941年-192年初的冬季里。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丹尼尔·伊万诺维奇,他就在1942年2月3日死在了岗位上,开云APP 开云官网入口死因是积劳成疾和营养不良,那些和他一样死去的面包师也是相同的死因。
这些勇敢的面包师是饿死在烤炉前的,他们身边就是能让他们活下去的黑面包,但他们还是选择守着成排的面包饿死,直到死亡都没有人动过哪怕一小块面包。同样死去的还有协助面包师们的瓦维洛夫植物研究所的3名工作人员,他们到死也没有偷过哪怕一丁点粮食代用品,哪怕这可以让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
做面包的人死在了面包旁边,给粮食代用品做无毒化处理的人也死在了粮袋前,没有人不想活下去,但他们知道自己如果偷走哪怕一点东西都意味着可能会有人饿死,因此他们没有人做出偷窃的勾当。他们守住的不光是作为人的底线,更是守住了作为城市捍卫者的道德,是以一种独属于的信仰战胜了饥荒带来的人性泯灭,而这也是列宁格勒能够守住的原因,这座城市代表了整个苏联军民的勇气、决心和信仰,是他们与纳粹德国本质上的不同,在灾难和困苦面前他们没有变成和纳粹一样。
82名牺牲的面包师被葬在了皮斯卡廖夫公墓,幸存下来的面包师则被授予了“为战胜德国法西斯忘我劳动勋章”,在战争中做出巨大贡献的面包店也扩建为了面包厂,用来安置那些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平民和退伍返乡的老兵。这就是列宁格勒战役期间那些面包师的全部故事了,他们做出的那些面包无法保证每一个人活下去,但他们却尽一切努力让更多人有活下去的可能。或许和那些在一线拼的战士相比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可历史终究会记住他们的功劳,因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Copyright © 2023 开云·(中国)官方网站·APP 版权所有 地址:宁乡县东湖塘镇南竹山村钟尚文宅 备案号:湘ICP备16018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