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开云 开云体育官网和那些游客打卡的苏州小吃不同,这家店可能谈不上最正宗的苏式点心,但在一代名伶周璇老搭档的旧宅里吃点心,也算是上是值得!!
在网上偶然发现邻雅堂,《夜上海》、《月圆花好》的词作者,苏州文人范烟桥的邻雅旧宅被后辈改成咖啡馆,还请来松鹤楼的白案师傅,做一些老派的苏式点心。
刚出梅的苏州,一扫黄梅气候的潮湿闷热,阳光在头顶猛烈地投照着。按地图走到哑巴生煎旁的巷子口,诺,不愧是苏城里的网红小吃,这里排的长龙经久不衰。
“荷花弄18号”若不是墙上的字画指向,猜不到这不打眼的古巷里藏着一间咖啡馆。两步就到邻雅堂门口,一副做旧泛黄、老上海风情的画像就算是门头了。
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竹编鸟笼、阔叶植被、一方养着几尾金鱼的瓷盆,安静又老旧的中庭。
可能是暑假,店里被亲子活动包场,零星几个散客。环境算不上出彩,初见老物件的新奇,让人一并觉得咖啡馆倒是可爱。
身着素色衣裙的阿姨在店里招呼食客,身材圆润、烫着玉米卷的是范老的曾外孙女,步态不疾不徐。另一位体态轻盈,走起路来依然生风,照应着你“个莫你们点月圆花好套餐好了呀,”“咿呀,点多了你们吃不掉的,先吃着再看,好伐”。
墙上挂着范烟桥和周璇的照片,苏州文人和老上海一代名伶违和地混搭出别样风情,在留声机里转出的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团圆美满今朝醉/清浅/池塘/鸳鸯戏水”声声调里,等待着点心上桌。
店里唯一的年轻姑娘帮我们添上茶,抿一口,热气便在清淡微苦的茶香中消去点。
初登场的是银鱼春卷,范老生平最爱吃的苏式点心之一。每年太湖开捕,遵循时令的苏州人迫不及待地等着银鱼出水,家常做法就是银鱼炒蛋或是作羹汤。
邻雅堂用形如玉簪、细嫩透明的银鱼拌上细葱入馅,里面还加了硬膘(猪板油),一来为了提香起酥,丰富口感,二是吃起来盈润多汁。用半薄春卷皮包制,裹上香浓的蛋液面糊,按以前范老叮嘱的做法撒上白芝麻,过油炸至金黄。“咔嚓”轻咬一口,松、脆、香依次敲开口齿。
玫瑰软糕,倒是城里大大小小的苏帮菜馆里常见的糕点,比起流水线上生产的,更多了一道手工的温情,吃起来也是更柔软适口,淡淡的玫瑰香气萦绕在齿间。
手工熬煮打磨的绿豆沙,颜色趋于低饱和,几片清新水灵的百合,入口惊喜地收获一道沁入心脾的薄荷味,酷暑的燥热缓缓落在一片清凉中,大家都惊呼“好吃”。
酥饼分甜咸口味,甜酥饼以云南的玫瑰花酱和白果为馅,咸酥饼以鸡肉火腿的咸香着味。在松鹤楼做了20多年的陈厨说邻雅堂清早上都去菜场买新鲜的猪板油,浸入猪板油的油脂香气,味道才对。
虾仁烧麦是今天的限定,用小笼呈上来的时候,只能赞叹阿姨们选餐具的用心考究。泛着肉粉光泽的虾仁宛如珍珠嵌在烧卖盛开的褶皮间,提起兜着盈盈肉汁的小笼撕个小口,先嘬一嘴鲜甜汤汁再开吃。
苏州闲话吵吵闹闹,市井烟火气再加一点残余的文人气质,是可以放心沉迷很久的。窝坐在姑苏旧宅里,吹着电扇的习习凉风,一杯清茶,一本书,再吃两口点心,夏日午后也就没有那么难捱。
感谢密探:滕六君(在苏州呆了6年,喜欢喝茶吃苏点、清闲做派的的美食写手。)
我想很多人种草苏州美食,都得益于“苏州美食文化宣传大使”陆文夫老先生的《美食家》。
“按照他(朱自治)的吩咐到陆稿荐去买酱肉,到马咏斋去买野味,到五芳斋去买五香小排骨,到采芝斋去买虾子鲞鱼,到某某老头家去买糟鹅,到玄妙观里去买油汆臭豆腐干,到那些鬼才知道的地方,去把鬼才知道的风味小吃寻觅……”
读完我不禁感慨,也吃得太讲究了吧。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苏州人的真实写照。在这座人均美食家的城市,一年四季都很有奔头。
网红店开了又关,倒是老店稳扎稳打,几十年下来了,到现在还是大排长队。可以说是流水的网红店,铁打的老字号。
我前几日就到苏州找老字号去了。他们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当地人的口味,还挺好买的!
苏州老底子美食的重头戏,我要留给苏州的糕团。因为这个艰难的春天,真得很需要吃一点甜(幸福中流露出一丝苦涩)。而逛苏州的糕团店的快乐,我可以打100分!
你看各种颜色的糕团码放得整整齐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给人一种很踏实的幸福感。
不过,苏州糕团店实在太会搞花头了。价目单上各式各样的糕团,都是密密麻麻一大堆。sku这么多,对库存管理和品控要求很高吧。
但对于新手来说,看到它就感到一阵幸福的眩晕,选择困难症立马就了。吃了好多家糕团之后,我大概摸到了一些门路,今天先给大家整点方法论。
糕团的主要原料就两种:糯米粉和粳米粉,比例不同、配料不同,可以玩出数百种花头。
形状上,糕以方形、长方形为主,当然也有定胜糕、梅花糕这种玩花样的,而团大多是圆乎乎的。
苏州人吃糕团,是有节目单的。除了常年霸屏的类型,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吃法。要吃最应季的糕团,跟着这个清单选,大致不会错。
最近,清明节要到了,苏州人都在馋一口青团子。这样的抢手货,自然是要占C位的。
苏州糕团自然不全是甜兮兮的,还有很多咸口的糕团可选。在咸口的糕团中,团子比较多。炒肉团子、糍饭团、鲜肉汤团、菜团子等都是咸口馅料,我觉得可以把它们理解成北方烧麦或包子的南方糯米版。
我其实挺喜欢甜咸口的食物,不过分甜又带点咸香的口感很综合,像内蒙古的咸口奶茶、芝士海盐蛋糕就很合我的口味。所以,苏州糕团中的猪油赤豆糕、椒盐麻糕,推荐给同样喜好这一口的朋友。
但其中,要特别警惕猪油甜糕!!! 因为它比较甜又油腻腻的,对我来说真得有点难以接受。
万福兴是苏州糕团界很正宗的老字号了。无论什么时候来这里,生意都好得不得了。碰上节假日,更是要大排长队的。我去的时候,买糕点的本地人也是没断过。
他们家松糕糖糕种类多,可以随意买。我买了黄松糕、定胜糕、芝麻夹糕,感觉都不错。
最让我惊喜的是他们家的椒盐麻糕,糯糯的糕里可以吃到椒盐的香,中间还加了松子,咬到的时候,感觉特别香!
万福兴还可以堂食,馄饨、面、汤团都有。苏州人会先在这里吃早餐,然后顺手买点糕团再走。
万福兴面的价格是比较实惠的,炒肉面一碗10元,满满的苏式油花,浇头多,汤料鲜,吃完不会觉得嘴巴干,不是鸡精调出来的味道。
在苏州糕团店里,资格最老的大概是黄天源了吧。它创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是有200个年头的老大哥了。
虽然年龄大,但黄天源特别会赶潮流,根据时令推出花色品种。在这里,全年度有不同的糕团可以买。
老年人做寿,它有寿团、寿糕供应;姑娘出嫁了,它有蜜糕、铺床团子可以买;新屋上梁和乔迁之喜,又有定胜糕可以订。
这里,想要特别强调下猪油年糕的吃法。直接吃可能会有点腻,当地人一般会放在米饭或者隔水蒸软了吃,也可以切成片,裹上蛋液煎着吃,非常香糯。
我个人特别喜欢他们家的薄荷糕,吃完嘴巴里很清凉的,有点像嚼了口香糖一样清新!
赵天禄,苏州最具传奇色彩的百年老店了。据史料记载,1967年它遇到一把大火被焚毁后,就从苏州人的视线中消失了。
一直到半个世纪之后的2018年年底,才被该字号的持有人苏州杜三珍,给重新开张恢复了起来。
最早它做的是糖果茶食生意,重新归来的它在“茶食”上做文章,专业推出了苏州人爱吃、而市场上又极少有的“油汆团子”,一炮而红。
油汆团子3块钱一只,有肉馅或者豆沙馅可选。不得不说,油炸过后的肉团子,表皮变得超级香酥,但里层又很软糯,好吃得不行。
我真得非常推荐大家来这逛逛,不仅因为油汆团子口味还不错,更因为它开在葑门横街,苏州最有烟火气的菜市场里。
正值春天,春笋、香椿头、枸杞头等各种应季的蔬菜,都轮番上场了,绿莹莹得煞是好看!附近居民都爱上这买菜,摊子上也都热热闹闹。
之前咸鱼有为葑门横街单开过一期,为大家指路:苏州最有人气的菜市场到底能有多好逛(吃)?
桂香村它创立于1892年,凭借一块招牌方糕传承到现在,在苏州人心中站稳了脚跟。
店里的方糕,一共有六口味,玫瑰、薄荷、芝麻、豆沙、百果和鲜肉,甜咸都有自己的选择。
鲜肉大方糕的感觉有点像肉月饼,但是表皮又不像月饼的酥皮那样干,口感会更加松软,喜欢咸口的朋友可以尝试。
我之前看桂香村的纪录片,听他们的糕点师傅说,老底子的方糕讲究馅芯大、皮子薄,要让食客一口咬下去就能吃到馅芯。试了之后才发现,师傅此言不虚。
轻咬一口,就吃到了饱满润滑的馅料。糕体比较黏实松软,带一点糯糯的口感,但不像年糕那样粘牙。
玫瑰馅有点像好吃的云南鲜花月饼,花香四溢没有人会不爱吧?相比之下,薄荷馅会更细腻,多咬几口,能感觉到清凉的甜意在口腔中蔓延开来。
苏州的糕点真得很照顾口感,馅料里还会加入松子,让口感更加丰富有层次。桂香村方糕的甜,也是淡淡的清甜,一点都不腻,意料之外的好吃!
苏州糕团店其实非常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每家店都有自己的招牌。我再给大家推荐几家亲测还不错的老店。在这里买糕团,踩雷的概率都不是很大。
卤味一直是我心目中懒人福音第一名。懒得费大力气做饭的时候,就到卤肉店里切一些熟牛肉,买一盘虎皮鸡爪,再炒一两个蔬菜,就是一顿不错的快手晚餐了。
春天是酱汁肉上市的时候,到了夏天还会推出糟香扑鼻的糟鸭,再冷一些的时候,冬日限定的羊羔就该上新了。
苏州卤菜的品种很多,除了常见的虎皮凤爪、酱鸭,还有苏式叉烧、酱汁肉、糟鹅、走油肉等都是当地特色。
老苏州人买卤菜,杜三珍是首选之一。杜三珍原名老三珍,创建于清朝光绪十二年,后改名为杜三珍。它们家分店不少,可以算是家门口的卤味了。酱鸭、糟鹅和香酥鸡买的人都比较多。
我买酱汁肉的时候,店员反复给我做心理建设:“第一次吃,不一定吃得习惯哦。”搞得我就更加好奇了。
第一次吃酱汁肉,确实需要勇气的。一大块红艳艳的五花肉,乍一看很像工业色素染的(但其实它是用红曲粉染的),这颜色也让人摸不到头脑。
我鼓起勇气尝了下,觉得其实还不错哎!有点像我们吃得红烧肉,不过没有红烧肉那么肥,口感上会更清甜一点。总之,味浓、肉酥、肥而不腻!
酱牛肉很入味,隔着袋子就能闻到香味,馋了我一路。叉烧精瘦入味鲜嫩香甜,每一块都沾着酱汁,越吃越停不下来。
苏州的卤味比较尊重原汁原味的,没有特别冲的香料,甚至会加中药进去炖,养神补气。
陆稿荐丨苏州卤菜另一家顶顶有名的老字号,酱汁肉、酱鸭、酱蹄好评度都很高。
阿坤卤菜店丨它开在山塘街上,完全是一家被口碑撑起来的卤味。招牌猪头肉肥而不腻,卤味十足,每天限量,一般不到两小时就卖完了。
东方卤菜店丨它是靠着麻辣口味出圈的,在苏州卤味店里属于剑走偏锋的一类。招牌之一麻辣鸡又甜又辣,还挺神的。
我还逛了苏州的糖果老字号采芝斋。产品非常多,糖果、糕点、炒货、蜜饯都有,陈列在老式的玻璃柜台中,看得人眼花缭乱。
值得一提的是,采芝斋的糖果是用纯白糖熬,熬到一定程度,起浆了,再加一点点饴糖进去,等它慢慢凝固。所以,它金黄色泽和焦糖香味都是自然形成的。
我觉得上图这些,松子糖、粽子糖、芝麻软糖都挺值得买的。应该针对现代人的口味做了一些调整,打破了我对老字号糖果都很甜腻的刻板印象。
津津豆腐干是苏州特产零食,也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了。我买了津津的豆腐干,事实证明挺一般的,豆腐干都是糖精的味道,就不推荐了。正好帮大家拔下草。
我把完整的老字号清单(姑苏区)一起分享给大家,加了黄色小爱心的,是我去了觉得还不错的。
苏式点心,真要罗列好大一堆呢。但是就拿比较出名的炒肉团子,虽然看上去都差不多,但是,考究的店,从炒肉,点缀的虾仁,外面的糯米皮,到最后的卤汁,都是需要认真完成的,口味差异肯定就大了,形似简单,但要做到好吃,甚至地道,那就不简单了。
很多作为名片的苏式点心,比如梅花糕海棠糕,特别是山塘街和平江路上,你们随便买,买到好吃的算我输。
还有潘玉玲糖粥,从一个普通的粥摊,神话成苏州名片,味道还可以,但排长队买就有点不值了,特别是对于游客来说。
还有哑巴生煎,味道还行吧,但是要说有多好吃,也一般般啦,汤汁不够丰腴,而且,我讨厌排队。
当然还有姚记,24小时营业的奇葩,除了面条,几乎都有了。味道也还行吧,名气很大了。
要说最正宗,每个老苏州都有自己心中的正宗,就像苏式汤面一样,有人爱甜口,没有爆鱼汁的汤绝对不碰,有人要油腻,必须淋上熟猪油,才够喷香。所以,最正宗的东西,大家看看就好了,不用争个高下。
最先想到的是荣阳楼,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被领去吃。荣阳楼是一个典型的苏式点心店。开在山塘街上,离星桥很近,以前山塘街虽然也很拥挤,但主要都是周围的居民去菜场买菜,去阿坤买猪头肉,去新年点心店吃汤团、去荣阳楼吃面,现在更拥挤了,混入了大量的游客,原本就宽的小路几乎走不动道。
荣阳楼也是百年老店,而且一直就开在星桥边,里面很多工作人员,比如掌柜的,面师傅都是本地的老阿姨,也能看出是家老苏州的店。不过,虽然重新装修过,但环境一般,口味非常的苏式,很甜腻,北方的朋友可能不习惯。
荣阳楼主要就是经营苏式小吃,什么糕团、汤包、生煎、馄饨都有,比较出名的是油氽团子。外面是水磨皮,里面是典型的酱油猪肉馅,油里一炸,非常香,特别是外面焦脆且有韧劲,里面肉汁与糯米皮混合,很是解馋。他家的松花团,双酿团,还有猪油糕,都是很地道的苏式点心。
人和园,原来是在湘城的,在苏州很北面,靠近阳澄湖边,专门做什么麻饼、桃酥之类的饼,后来在苏州王天井巷开了店面。他家的麻饼和桃酥很有苏州特色,香酥但不腻,另外,他家的八宝饭也是很值得一试,猪肉和豆沙料足。
汤包这东西也比较有趣,不是小笼包,小笼包的褶皱在顶上,也是不包子,因为苏州汤包很小,小姑娘一口一个,只要你不怕汤,也是淮扬的灌汤包,苏州汤包里面除了汤还有满满的一坨肉肉。
他家的汤包好吃,皮薄汁多,调味正。另外吴盛兴的绉纱汤包也还行,最近品质下降了,口味不稳定。
新聚丰的拉糕、蛮好格的菜包和玫瑰包、大儒巷的蟹壳黄(要趁热)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来苏州玩,正巧在附近,值得去试试。
采芝斋一小袋四五十就几小块的花生糖吃过没有?节气上限定的玫瑰酒酿饼吃过没有?
排老长队伍的长发西饼卖的鲜肉月饼吃过没有?傲娇到早早关门供不应求的陆稿荐吃过没有?
面去朱鸿兴啊,十全街观前街,一碗大肉面二十块又鲜又美,坐在店里定定心心吃,吃完还想吃。
山塘街后面阊门的姚记豆浆喝过没有,坐在店里,也是定定心心,一碗咸豆浆也好甜豆浆也行,搭配些小点心,吃完去老街坊里转转消食,如何?
临顿路的哑巴生煎排队吃过了么?哪怕是冷的生煎也好吃,别说刚出锅的了,你若愿意,躲等一歇,蘸醋,吃一叠热的。
其实老苏州许多正宗味道都难了,我小时候在常州酒席上吃的松鼠鳜鱼比现在酒楼里的要好些,我在东山陆巷买的青团子比山塘街五芳斋的要好吃,我们都觉得潘玉麟糖粥铺子好,后来一位土生土长的老苏州同我讲,他小时候吃的糖粥比这好几倍的。大约是三十年前了。
所以讲,我们不能说“绝对正宗”这四个字,采芝斋黄天源不是苏州土生土长的么?现在东西其实味道都变了,能找到稍微好吃的就不错了…半个世纪前美食家朱自治天天要吃采芝斋黄天源的,他活到现在可能是挑剔的很了,偶尔吃吃这些,估计还是请个老厨子自己开灶头的了。
但是黄天源采芝斋比起山塘街那些乱七八糟地小店铺还是好很多的,你没有比较过。朱自治活到现在肯定是碰也不碰的,我吃过山塘的糯米小圆子,清汤寡水,还贵,比起来当然是潘玉麟的好吃。
苏式点心楼上的都说过了不少。其实我个人一向不太待见那种饼头饼脑的点心,就是吃起来嘴里干巴巴没有味道的那种。但苏州的肉月饼一直是我的心头好!临顿路的长发月饼是苏州人最喜欢的,小时候只有中秋前后卖,现在一年到头都有,而且每次都排队,足见多么受人喜爱了。现烤出来那个香味让你欲罢不能啊!如果你觉得不喜欢肉的,还有香菇的,素的,最近还推出了榴莲的(榴莲那个也很不错),很好吃!如果路过胥城大厦(古城区靠近新区),那也可以在那里买到他们家的月饼,也很不错!他们的家奥灶面也很有名,但我一向不喜欢奥灶面。
除了月饼,我最喜欢的还是哑巴生煎。我们家附近正好有一家它的分店,所以不用去临顿路那家总店排队,口味差不多。老大房之类的都不行,我只认哑巴生煎。
苏州小笼的话很多面店都会有,但是有一家在凤凰街靠近鹅颈湾的一家新开的笼祥记很棒!里面的馄饨也很好。我推荐你去吃那家,而且不会人满为患,也靠近临顿路地铁站。
苏州的糕点也很喜欢,黄天源的观前店就很不错,虽然要排队,但是上海老人清明回苏州祭祖的话很多都会来买的,童叟无欺,味道从小到现在变化不大,虽然没有什么太多创新,但传统的东西没有丢。最后说下青团子。青团子正宗的还是在昆山正仪村,苏州青团子最有名的产地,市里面黄天源什么的也会出,但论味道还是稍微差了那么一丢丢。
还有,最后给一家店做个广告。就是乐桥的广场酒店的餐厅。这家店是我吃过性价比最高的苏州本帮菜!别看装修很旧,不接受网络预订(反正你大众点评查不出来),而且盘子几乎没有一个是好的,有些服务员态度和国营时期的差不多,但是架不住它家的菜好啊!如果不嫌弃格调,不妨尝试一下!苏州人很多会慕名而去的呢。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面包也写作麺包,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糖、盐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分割、成形、醒发、...
Copyright © 2023 开云·(中国)官方网站·APP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地址:宁乡县东湖塘镇南竹山村钟尚文宅 备案号:湘ICP备16018531号